首页    投资版块    环保版块    媒体    两会代表建议为碳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两会代表建议为碳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市场作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市场化手段,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也纷纷围绕碳市场发展建言献策,其中曹仁贤代表提出的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以推进碳市场国际化,以及徐延铭代表建议非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为我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

曹仁贤代表指出,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运行和整体表现优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建设初期,对全球碳价水平和碳交易机制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力,相关建设和运行情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然而,我国目前尚未与其他国家签订碳市场合作的相关协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助力我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实现,增强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开展多层次碳市场区域合作,与周边国家碳市场实现跨地区链接

1.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动与周边国家碳市场的链接,推进区域碳市场互联互通。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区域碳市场,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框架,同时保留各国碳市场的自主性。通过区域互联互通,可扩大我国碳市场的影响力,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更多碳信用品种选择。

2.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展联合碳减排项目,如将我国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成熟的碳减排解决方案应用于其他国家的减排项目,帮助当地企业提升能效、降低碳排。这些项目产生的碳信用可用于双边交易,既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减排目标,也为我国低碳企业出海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与周边国家建立碳交易市场合作与交流机制,推动区域碳市场能力建设

一些周边国家在碳市场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政策框架和技术能力,建议我国通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帮助这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碳交易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帮助周边国家提升碳交易水平。与周边国家共同建立区域碳市场合作平台,促进区域碳市场的长期发展。该平台可包括政策对话、经验分享、减排方法学开发等功能,为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这一平台,各国可协调市场链接,解决跨境交易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区域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于巴黎协定第6.2条和第6.4条,推进碳市场国际化

1.建议推动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化。基于巴黎协定第6.4条国际碳市场机制,加快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碳信用开发与交易,提升国内碳信用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合作机制,探索"碳信用+绿色金融""技术转移+碳信用"等国际新型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寻求国内减排项目发展新机遇。

2.建议基于巴黎协定第6.2条,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碳市场合作的相关协议,明确碳信用交易的技术标准、核算规则和监管机制,推进国际可转让减排成果(ITMOs)的交易。发挥我国在绿色技术、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势,为周边国家的减排项目提供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量的国际转移和交易,助力我国和周边国家实现NDC目标。

徐延铭认为:全国碳市场已运行近4年,目前仅纳入发电企业。2024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我国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并行的碳交易体系,但在规则制定、监管模式及体系构成方面还有待提升和完善。

建议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扩大“智囊团”的涵盖范围,建立部际沟通联络机制,允许相关部门参与研究决策和监管,充分发挥各部委优势,及时互通行业企业信息,共同制定更适合不同减排水平的行业企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更兼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行业纳入及管理,从而为市场提供预期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

建议借助多部委的力量,推动除发电企业外的其他行业企业提升排放数据核算盘查的基础能力,从而具备纳入排放管控条件,尽快实现行业扩容。同时,允许碳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开立交易与注册登记账户,在现货市场中作为对手方,在临近履约期,控排企业普遍囤货惜售的环境下释放配额,助力企业按时完成履约任务。

两位代表建议为碳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曹仁贤代表提出的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的建议,为提升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建立区域碳市场,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框架,我国碳市场的辐射范围将得以扩大。这不仅能为国内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碳交易空间,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整体减排目标实现。在合作过程中,我国能够与周边国家共享低碳技术和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将使我国在全球碳治理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碳治理体系。

徐延铭代表建议非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这将极大地丰富市场参与主体。非控排企业的加入,将吸引更多企业关注碳排放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减排的良好氛围。众多非控排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将显著增加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规模,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这有助于使碳市场价格信号更加准确、灵敏,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了在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非控排企业将加大在低碳技术研发、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两位代表的建议从不同角度为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期待相关建议能够得到重视和落实,推动我国碳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创建时间:2025-03-10 15:26
浏览量:0